关灯
护眼
第七百八十四章 爵位的争议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崇祯皇帝客气了一下,再次看向温体仁。

    温体仁犹豫了一下,随即说道,“微臣支持周提督的建议,给蒙古人设立郡王、亲王爵位。”

    他一咬牙继续说道,“当今大明内忧外患,提升爵位阶位,如此时期,有利。更何况周提督对比了建州逆奴给蒙古人的爵位官阶,建州逆奴已经给了亲王、郡王等爵位,哪怕爵位不能和我大明相比,但我大明也不能弱了这个名头。”

    说到这里,温体仁后退了两步,垂手待立。

    崇祯皇帝不置可否,又看向了军机大臣兵部大臣尚书杨嗣昌。

    “臣也支持朝廷提高勋爵等级,否则,不足于笼络那些蒙古人。当然,为了今后防止出现勋爵权势太大的弊端,可以规定此爵只授予依附我大明的外族部落首领。”

    已经有了两名大臣表达了意见,再问恐怕也是一样的答案……但他还是下不定决心。

    他又看向剩下的二人。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程国祥、军机行走兵部左侍郎方一藻齐齐出列道,“臣等附议。”

    “果然……”崇祯皇帝心中轻叹一声,“果然如此。”

    这时他也不藏者、掖着了,沉吟了一下说道,“非朕不愿提升爵位等级,而是祖宗有令,非皇族不得封王,亲王、郡王,非皇室宗亲不得册封。当然事有权变,不是不能更改。但是一开口子,就扎不住口了。异姓封王,对朝廷影响非小甚大。且外朝官员,也不知道是何反应。”

    这时崇祯皇帝略一犹豫,但还是说道,“这些都是小事,在朕手中改变祖宗家法,朕能控制住局面,但子孙后代,万一有一权臣威望甚高,封为异姓王,心有不轨,大明江山定会动荡不安,此乃朕之忧虑。就是朕颁旨只封于蒙古部落首领,也会有援引之事发生。”

    温体仁却有不同的看法,大明现在危机重重,应固当下才是根本。

    他上前道,“皇上,子孙自有子孙福,大明需要这些蒙古人相助。一加一减,就是两三万的弓马娴熟的骑兵兵马,此等兵力足可以影响到了大局。臣观看了周提督有关建虏的封爵规定,虽然是抄袭我朝典章,但也有一些新意,可借鉴之。”

    “还请皇上决断。”

    温体仁心中非常担心崇祯皇帝的拒绝。

    作为首辅,天下上疏的奏疏,他几乎都看了。

    大明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有机会收服蒙古两部四旗为大明效力,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容错过。

    温体仁道,“皇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勋爵只是荣华富贵,不安排差事就行了。这些外藩蒙古给以较高的勋爵,只是名头荣耀而已,大可放心。”

    “不过这次两部回归大明,喀喇沁首领两旗固鲁思齐布、色楞原来就是朵颜三卫都督都指挥苏布地的儿子和叔叔,按原职封赏就行,土默特两旗首领,直接授予一品右都督就行。”

    “嗯……”

    崇祯皇帝有些意外,原以为这次要给归顺的蒙古人授予郡王爵位,没想到自己的军机大臣兼首辅给的是这样的建议?

    既然爵位够用,那朝廷为什么要改变爵位阶位呢?

    崇祯皇帝有些疑惑地看向了温体仁。

    温体仁只好解释道,“这个爵位提高到王爵,与这些蒙古人有关,但不能现在就用。提高上限,给人希望,但要有军功而得之。据周提督来报,漠南蒙古两部四旗,乃是被逼而为,并非自愿,所以这一次,不能高授。”

    “将我朝对外爵位提高到王爵,那是今后为建虏和以后蒙古各部来投,做好准备。大型部落的首领受封亲王,中型部落首领受封郡王,他们又不参政,只管本部,只是定了一个名号,享受一份俸禄而已。”

    崇祯皇帝若有所思。

    停了一会,崇祯皇帝做出了决定,爵位最高者,为郡王。

    封两部四旗归顺首领为三等国公爵位,世袭罔替。

    现在是朝廷的艰困的时期,与承平时期不一样,对归顺的蒙古部落只能加以厚恩以待。

    至于派出重臣代表朝廷参加盟誓仪式,崇祯皇帝望向屋中的三个军机大臣和军机行走大臣方一藻,半天后,轻摇摇头,目光望向文渊阁内阁值房方向。

    与此同时。

    靠着乾清宫不远的一处院子。

    离乾清宫军机房百丈距离左右。

    荒废的院子,已经被人打扫一干二净。

    军鸽传递司的三名人员已经到了这里。

    后面跟着二十余名岁数在十四五岁的宫中小火者。

    他们今后将跟着信鸽传递司的人,学习养鸽子的一些知识。

    院子之外,锦衣卫大汉将军持刀而立,足有数名之多,将此出严密的保护了起来。

    没有腰牌,跟本就不能靠近这里。

    这里显然又是继军机房的又一个军机重地。

    ……

    距离京师三千四百余里的西宁。

    从西宁出发,沿着湟水河一路向东约十几公里,便到了王家庄。

    王家庄虽然名称是庄,但实际上是一个较大的军堡,驻兵数百。

    原太子太保、左都督、延绥总兵王承恩就住在这里。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王承恩因母亲去世,悲痛之下,请求辞职归乡守墓,“以亲未葬,乞归故里”。

    在原有的历史上,王承恩从此远离军界和战争,时间长达七年之久。

    直到崇祯十五年后,明朝的形势十分危急。

    兵部开始在籍册上,宣召有关的在籍不在军的将领。

    派使者去召他出山,让他赶到北京面圣带兵御敌。

    可惜的是在路上,京师已经破城,崇祯皇帝自尽。

    其人也怒火攻心,一病不起,而死。

    时年五十七岁。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京师来的锦衣卫带着圣旨到了西宁这里王家庄。

    已经完成了白日丁忧的王承恩,此时还在其母亲的坟边的茅庐守孝。

    实际上大明有明确的规定,武将一律不得丁忧。

    只给假百日。

    不过王承恩是辞职回家,尽孝心守孝多长时间都行。

    正坐在草庐中看书闭目沉思的王承恩,突然就听到一阵脚步声由远抵近。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随便看看: 嫦娥升职记霍先生,你别慌全面战争之帝国征服者系统打穿西游的唐僧癌症晚期怎么办奶爸逆袭记全能冷妃要逆天绝世全才高手御剑于心医妃权倾天下元卿凌宇文皓从火影开始无限技能吊打朱由检周皇后一天一个强化点戏精夫人身娇体弱,得宠着!通仙灵图风水天医旦汐间大叔轻宠,你怀里的小甜妻好撩人新婚夜王爷被媳妇丑哭了我是漫威一棵草侯府第一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