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02章 庒县风波续(13)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陛下的ceo 热门”查找最新章节

    此外王柬提到的环境和工资问题不是当下才有,历来都有这个问题。

    由于大环境贪赃成风,一定会形成效应和恶性示范作用,反正大家都在干,理直气壮心不亏,我凭什么不能捞,反而你不捞,就给人以鹤立鸡群格格不入,不是他们一伙儿的,你的官就做不下去。

    至于工资问题,王柬说工资低,官员仅能保证最基本的温饱和体面,不能有额外的满足感,这话不假,但不是没有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一夫一妻,家里少用人,七品以上基本是够花的,到了四品肯定够,还会有盈余。

    当然,这不现实。

    而且这个标准,是四百年前开国定的,当时的一品大员一年的白银俸禄是四十两,俸料三百多石,职田六百亩,按购买力得折合现代,得小两百万人民币,这么大笔收入,即便在四百年后的眼下,吃吃喝喝那也够了。

    但是如果家里人多,那肯定不够。一方面是人多嘴杂不够,另一方面大环境贪赃枉法,你不搞点灰色收入和副业,你没办法活。

    最后还有一个心态和认知问题,心态自不用说,眼红人家妻妾成群金银如山,而很多背景贫寒的官吏大多有穷疯症,在大环境背景下,堕落速度极快。

    至于认知,任何王朝和经济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膨胀。

    理想状态下,每年合理的良性通胀,有利于经济发展。

    但问题是,这农业社会虽然比游牧、采集生产力和稳定性更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认知和体系化的科学手段,抗风险能力仍然远远逊现代社会。

    所以通胀时好时坏,往往跟天灾人祸成正比,甚至多数时期都是恶性通胀。

    这通胀大了,你还拿着四百年前的工资标准,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可要是提高工资标准,这农耕时代的生产力仍然很低,缺乏通信和快速交通,更要命的是中国自古是大王朝版图,版图越大,实际的通信效率、行政效率越低,要提高效率,就只能用人填。

    所以甭看偌大的王朝经济发达,但是养的官儿可不少。

    岐帝国共计有一千五六百个县,三四百个州,光县令、刺史一级就得要两千人,州六曹和县六曹就是一万两千人,即便按平均工资十五两计,那也是十七八万两开销,合计拨付的口粮,得要几百万石。

    这还不算地方上里的衙役、公差、邮政、芝麻绿豆官儿,皇宫大内的太监宫女,朝廷的各部、各司,这要是都算上,光基本的养人花费,就得几百万贯铜钱,上千万石粮食。

    另外皇亲国戚也是一大块支出,养兵养将军又是一大块支出,就这三大块,基本就把现在的国库给分了,剩下的要搞点其他项目,根本不够。

    所以提高工资福利根本不现实,当下国库也拿不出钱,即便提高福利,还不够贪官污吏塞牙缝的。

    尤其是王朝处于中后期甚至晚期,能够不砍福利就不错了,一砍福利肯定造反。

    李自成为什么造反,不就是皇帝要改革,端他快递小哥的饭碗吗。

    但是高薪养廉也没用,不是哪个国家都是新加坡,新加坡的盘子小,招的都是家族ceo,他当然可以不贪。

    最典型的是清朝,中期开始高薪养廉,但没几年全国贪腐成风,和珅甚至富可敌国。

    所以高新养廉也有问题,关键是的制度得配套跟上,监督要到位,你不能一边高薪养廉,一边自欺欺人,放心官员一定会自律,然后高枕无忧睡大觉,结果还是贪。

    如岐帝国这般干脆不管的也是罕见,不管不问这么多年,没把王朝搞垮。

    除了岐帝国昏君少,其实皇帝也不敢昏,因为没实权,你钱花多了,下边的贪官污吏还瞎bb,因为你花的多了,他们分赃就少。

    所以岐帝国的明君比例奇高,至少一半都是实干型皇帝。

    再者,资本绑架政治也有一些好处,由于容易形成内部对外的扩张型共同利益,所以只要有利可图,内部的矛盾就能调和。当外部威胁大大于内部分歧,又会形成一致对外的局面。

    多种因素作用之下,岐帝国能维持四百多年到现在,还真是奇迹。

    九月二十九日,沈云卿、王柬先到扬州,汪晨贵与赵东庭均不在扬州,已经率兵赶赴海通对峙。

    庒县民变后,汪晨贵反应倒是迅速,火速逃回扬州,一面向朝廷禀报,一面纠集兵马前去围剿,待等兵马赶到海通,朝廷的处理决定也下到了扬州和海通,要汪晨贵先稳住局面,不得擅自围剿。

    于是现在是乱民包围了海通周城,汪晨贵纠集了五千多人在州城以西与乱民对峙。

    岐帝国支撑到今天,其军队体系统起了很大作用。

    岐帝国实行军事优先制度,财政也优先保障军队供应,财税进入国库之前,优先填满地方驻军和番军,再入国库,这就免去了兵部向户部催款,户部不给的局面。

    当然,仅仅是正常预算,突发预算和战争开支让然得户部走账。

    同时推行宋朝的移防和将领调动制度,让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但为避免将领和基层军官生疏和派系带来的指挥失调,这就不得不说岐帝国的武科举,太学生和禁军。

    武科举每年选拔的进士和武卒太学生,一多半都从军中选拔,保证了军事素养和作战经验,经过培养调往各地充任州兵和番军的中低层武官。

    这一制度已经类似于现代的军事学院,和军官院校,很大程度上维系了军队的技能与经验传承,以及军队对政权体系的忠臣。

    而禁军也不是金饭碗,禁军的员额优先每年吸纳番军老卒补充禁军后,禁军员额增加,增加的这些员额,一部分实行末尾淘汰制度,转入地方州和番军兵下层武官,一部分能力过硬的调往各地州县出任武官或武职文官,与随同一起调入的裁汰禁军,构成地方禁军派系,直接受到皇帝的辖制。

    由此从制度上,保障了军队人才使用处于流动和最佳状态,加之最近一百年来经常对外开战,岐军的战斗素养极高,战斗力颇为凶悍。

    地方上的军事机构始终高度灵敏,与大多数王朝晚期,军队失灵完全不同,稍微有风吹草动,岐军即刻出动扑灭,所以碰到这样的军事制度,也算是农民起义军倒霉。

    你根本就没有巩固根据地,修生养息壮大实力的机会,随便来个一千人的旅帅,肚子里的坏主意都比你多,哪轮到你放肆。

    但话说,军队这么强,怎么就没反叛,或者说没给腐化

    要说一点没腐化,那是不可能的,任何时代肯定有腐败,或多或少而已。

    之前说了,岐帝国的军队系统很特殊,尤其是禁军的末位淘汰和武科举,军事院校模式这两条。

    禁军下到地方,但是俸禄却还在禁军体制内,同时禁军不光俸禄高,皇帝内司府每年有额外好处。所以禁军下放的官吏待遇其实高于同等级的文官。

    另外再就是岐军实行功勋制度,禁军的荣誉性,在军卒眼里不亚于进士。

    太学的太学生才三万多,禁军就七万,数量也是稀有的,所以禁军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腐败。

    其次是兵部系统受到宰相和皇帝的双重压制,历代宰相又都是态度暧昧,军队系统要翻天,制度层面不存在空间。

    现在不置宰相,兵部头上的大山少了一座,但是多了户部和薛伯充这座大山,比宰相更危险,兵部要做点什么,在制度上和现实层面也没有空间余地。

    所以有利一定有弊,关键仍在于变通和维系一个微妙的平衡。

    扬州扑空,沈云卿、王柬火速转往海通去见汪晨贵、赵东庭,两日后抵达海通州城以西十五里。见到汪晨贵、赵东庭时,二人正在商量着怎么剿灭民变。

    “王大人此来可有陛下圣旨”

    “陛下圣旨没有,手谕有一封,汪大人请过目。”

    王柬交出女帝手谕,随即与赵东庭说

    “刑部郎中赵东庭,扬州司马付正瑞接旨。”

    “臣领旨。”

    圣旨和手谕性质上都是传达皇帝的政令和军事命令,不同在于手谕的执行力有商量的余地,圣旨没有商量的余地。

    当然,现代行政体系,上级部门发文如果有不妥的地方,下级部门可以立即反应,并暂停执行新规。但在封建王朝,那是不行的,圣旨是金口玉言天下千钧,有旨不尊是为忤逆。

    但手谕在政治层面的强度要弱一些,是皇帝与大臣间商量去办,根据实际情况,在大政策框架之下,灵活处理。此外手谕还有安抚和抬高大臣的作用。

    汪晨贵好歹是一届节度使,又是怀王的得力干将,更重要的是,沈云卿高度怀疑女帝在江淮一定有参股,让汪晨贵在江淮任上,就是来掩盖真相,所以有些事情怀王那边会通消息,女帝这边也得关照,两相之下,汪晨贵才知道最大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赵东庭由于办砸了差使,一道圣旨听参是履行正当程序。不过海通民变这么快,跟他不作为关系也很大,刑部一直在看风向,等着朝堂分出胜负,所以谁也不想得罪。

    赵东庭下到地方自然就不怎么卖力,到处打圆场,做好好先生,任由着汪晨贵、虞童二人。陛下的ceo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随便看看: 甜宠蜜爱:恶魔老公,抱一抱茯神世界情深意浓元先生,情非得已你若无心我便安好百年人鬼情宠婚重生八零锦绣盛婚陆太太的甜婚日常仙子笑一笑霸道宠婚:傲娇宝贝娶回家第一狂妃:绝色御灵师奸臣直播间五年恋爱,三年模拟爱丽丝魔法学院大理寺芳邻星耀的人生来自乡村的无冕之王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书剑,江山,诗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