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八章 谢子明托信姜常侍,郄道胤赴任并州城(3)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con148957”>

    众人进了大帐,谢瑍坐定,双目含笑。

    众人重新见礼,两厢站立。

    “诸位将军,郗大人,来的正好。”谢瑍道:“三日之后,我大军西行,拟取河州、金城二郡。朝廷正用人之际,望诸位精诚团结,为早日克复失地,竭尽所能。”

    “谨遵大将军之命。”众将齐声道。

    “郄大人,不知陛下有何旨意?”谢瑍看向郗恢道。

    “陛下令道胤跟随将军,听从将军安排。”郗恢看到谢瑍大帐一坐,一股威势自然而生,心中赞叹,听得谢瑍相问此言,更是暗自心惊。不愧是谢子明,不传己命,先问旨意,滴水不漏,名不虚传。

    “去岁以来,王师所到,莫不归顺。”谢瑍道:“然新政伊始,缺少内政能吏。郄大人才高当世,博通古今,必有所教。今有两处紧要之处,需要能臣接手,一处是并州,一处是冀州。目前两地暂由军队驻守,新政已然开始实施。不知郄大人愿往何处?”

    “但凭大将军安排。”郗恢抱拳道。

    “郄大人。”谢瑍道:“本督原想让大人跟随大军西进,但军旅艰难,进入河西以后,沙盗出没,马贼横行。听姜老说,穿越沙地时,有时候连饮水都困难。郄大人研经史,精治世,非利行伍。冀并二州,并州路近。我意郄大人赴任并州,令并州郡守桓玄回帐前听令。拓跋氏北亡阴山,并州平城,即承抵御北方来敌之重,又有与幽冀互为犄角之势,非良臣猛将不足承任。来日恢复汉家江山,北上柔然,那里将是用兵之前沿,也是大军之后盾。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谨遵大将军之命!”郗恢明白,谢瑍担心他跟随大军,影响大军行动。他自己也知道,谢瑍说的是事实,骤然从军,自己确是不适合军旅。毕竟自己已不是年轻人,四十多岁的人,鞍马劳顿非其能承受。并州所辖甚大,也够他忙的,而且新政他还不熟,虽然孝武帝跟他谈了不少新政的事情,可见新政也是孝武帝的一块心头肉。

    “我会派人送郄大人赴任。”谢瑍道:“至于新政,并州已有新政专员数名,郄大人可与他们多交流。此外,下辖郡县亦不得轻忽。总之,无论如何要保证新政的实施,一切有悖新政的,必须清除,绝不姑息!”

    “诺!”郗恢听到这里,心中大震,这个内侄绝非看起来这么温文尔雅,绝对是铁腕之人。

    “另外,郄大人到了并州,关注新政和民生是首要的,此外还要注意辖区内关隘的修缮,将它们化作堡垒,连成一道防线。子明前去并州受降时,曾经过参合口、雁门等处,均为险要治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郄大人请留意。”

    “属下遵命!”郗恢再次心中凛然,抱拳答道。

    “诸位将军,你们初来乍到,先入军营参加日常军训。”谢瑍道:“等到了金城,全部参加培训,熟悉军律令和各种法规。请记住,军中无戏言,不管是谁,若违反律令,必按律惩处!”

    “诺!”众人一起抱拳施礼。

    “一路劳顿,你们且去休息。”谢瑍道:“晚上,本督为诸位接风洗尘。”

    “谢大将军!”众人齐声道。

    翌日,谢瑍派20名精兵,并两名熟悉新政之人,护送和陪同郗恢上任。一路之上,向郗恢讲解新政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律法,以保证郄道胤接手并州后,能尽快理顺关系。而郗恢经过一路月余的相谈,不但对谢瑍的了解多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从心底里佩服这个谢家的小辈。

    乙未壬申(太元十一年六月初一,386年7月13日),晴。

    在南安驻扎半月的谢瑍大军,拔营西行。

    姚兴参加完培训后,正式在南安上任,经略陇西政务。谢瑍特别跟姚兴个人谈话,面授机宜。

    同时谢瑍接到太史庸的奏报,押运粮草的队伍渡过黄河,抵达广武,正向姑臧进发。而谢瑍征集和朝廷送达的粮草,合计两百三十万石,也随大军西行。

    三日后,大军抵达狄道(今临洮)。谢瑍令大军城外扎营休整一日。自己带人入城,检查新政施行情况。次日,大军继续西行。

    孙无终早在洮水北岸等待谢瑍的到来。谢瑍询问了河州新政的执行情况,孙无终略有难色。

    谢瑍道:“为了新政,本督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任何有碍新政之事绝不姑息。”孙无终听了谢瑍之言,这才悄悄跟谢瑍说了几句什么,谢瑍微微一笑,跟孙无终相谈有顷,孙无终这才离去。

    乙未己卯(六月初八),阴。

    当谢瑍到达金城外的时候,谢瑍震惊了。

    因为矗立在黄河对岸的那座巍峨的雄关。谢瑍可以肯定,百分之百的肯定,后世这里绝对没有这样一座关隘,甚至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的关隘。这倒不是谢瑍孤陋寡闻,而是这里如同后世的潼关一样,因为早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1942年修建甘新公路,正通过此地,于是这座始建于战国的关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之后,被拆毁了,从此踪迹皆无。

    谢瑍无法形容自己内心的感受,涌上脑海的是那首《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座关城略呈西南东北走向,西依红山顶,东接小岘岭,长约2500米,城墙高约12-13米,关楼为土木结构,高出城墙4-5米。马面、雉堞、箭垛、刁楼、烽燧,历历在目。关城墙据黄河北岸约有600多米,一条大道自关楼笔直南下,直至黄河岸边的金城渡口。

    据说当年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奉命西征,就是由此渡河回归长安的,也正因为汉武帝欲征服西域,才有这座关城。

    夕阳斜照,黄河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极目眺望,关城巍峨,群山静默。河水汤汤,是在诉说这千年的往事,还是在歌唱曾经的英灵?一代汉武大帝拓疆扩土的伟略,还是霍骠骑千里挥军夺取河西的壮举?可还记得那个持节出使十三载方才踯躅归来的身影……

    五百多年的时光,没有销蚀这座雄关,依然挺立在黄河岸边。

    谢瑍不明白,这样一座关隘,究竟能有多大的用场。

    千里黄河,可以渡河之处,多不胜数,这里能够阻截多少?

    如果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进,是不是在大河对面更易坚守?

    显然,建在对面的关城,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进攻!

    “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谭嗣同的这首七言律诗,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兰州雄踞西北的战略地位,而金城关就是兰州的咽喉所在。史料记载,金城关是汉朝修筑的另一重要关隘。初时关址在今西固沙井驿大桥附近。至北周时,移至今兰州市黄河北岸中山铁桥向西约1公里处的金山寺西山腰隘处,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势。至宋代重筑了关城。明代屡加修葺,设施坚固,使金城关逐渐成为“控扼要冲,通道西域”的一大要津。可惜,1942年兴修兰新公路时,因地狭而毁,再也难觅其遗迹了。

    金城关故址在今兰州市黄河中山铁桥向西约1公里处。为什么在此设关?这是与这里的险要地形分不开的。这里北依白塔山,南临黄河,行道狭隘,形势雄伟险要,“独金城关路才一线,西达四郡”。唐边塞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记其形胜云:“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明人黄谏《金城关记》赞此关有“一夫怒当关,百万不敢傍”之势。千百年来,许多中外旅行家、使臣、僧侣、商贾以及西域的一些君王,都曾出入过金城关。1842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被清廷充军新疆伊犁,他途经兰州时,也是从镇远浮桥过黄河,然后通过金城关前往伊犁的。金城关从设关之时起,迎朝霞送落日,成为兰州历史变迁的见证。

    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争的破坏,金城关曾多次进行修葺。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行进重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修镇远浮桥时,移关于桥西200米之地。这里北为百尺峭壁,南为黄河白马浪,地势更为险要。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金城关,用砖石构筑关城。城内正北筑台,高丈许,上建真武殿,城东西各有城门,西门外建瓮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又进行一次修缮,重修后,甃残构基,直接河流,门上建注孔防火,山城建炮眼防攻,上为楼三楹,拟下石矢可百步,人不能近(张栋《重修金城关记》)。至辛亥革命时,金城关全部坍塌,仅有一些遗址。1921年,甘肃督军还曾对它进行过修复,他恐怕没想到21年后,一代雄关被拆毁净尽,烟消云散。

    金城始于战国,壮于两汉。

    穿越数千年的时光,眺望历史的风烟,它太遥远,太古老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如今,古老的金城关早已影踪全无,成为后人书本中的字眼。只有在浩瀚的史卷中凝眸它昔日的辉煌和沧桑。除了凭吊和追思,现在的我们只能在古人的诗行里和金戈铁马的传说中还能依稀看到它曾经的影子。

    这正是:千年雄关今何在,几度残阳向西风。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随便看看: 残王毒妃该为谁停留重生杀手:纨绔大小姐宋伊人宫凌夜陆枫纪雪雨重生辣妻在线虐渣渣程然白槿兮一胎四宝:活该爸比没媳妇都市巅峰高手秦墨系统之乱世农家和女神荒岛求生的日子剑有物语刺青苏扬叶慧云好好活着重生之我是大土豪意外拿下男神学长?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替嫁后,被亿万老公宠坏了姜柚傅亦铮失忆后成了对家救世主[无限]疯批大佬带我在修仙界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