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9章 大旱后的大灾害(第1/2页)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史县令举报山阳观的奏折,果然如葛知事所说,在各级的有司衙门,引起了不同的争议。

    地方上的州府和巡抚衙门,驳斥了史县令,说其好大喜功不务正业,一所道观购买土地收治流民,却被其夸大到如同造反的地步,何其荒谬。

    尤其是奏折中说的,道观拥有上千名,训练有素装甲精良的团练兵丁,更是情理不通夸大臆造。

    拥有这样甲兵的道观,还只是呆在山里开荒种地,而且开垦的荒地,还是花费巨资买的,有这样的造反者吗?

    巡抚衙门不但只是训斥了史县令,还上报朝廷,“修武县令任职期间,贪赃枉法,治下的修武县也是民不聊生,朝廷应该把其拿下治罪……”。

    史县令人心不足,分赃贪污了卖地钱后,还想着道观的其它财产,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给卷进了朝争的漩涡圈之中。

    现在,朝野之中,被阉党打压过的官员,为了重新掌权和复出,攻击阉党余孽的奏章不断。

    而且,一部分奏折,为了达到攻击阉党余孽的目的,没有罪证,就无中生有编造罪证。

    史县令上表的奏折,到了通政司后,把控了通政司的东林党官员,哪管他奏折中的内容是否属实,一看是说阉党余孽要造反的奏折,先拿过来利用了再说。

    至于地方府台和巡抚衙门的驳斥奏章,在党争面前,可以视而不见,不予理会。

    于是,史县令的奏折,又一次出现在了崇祯皇帝的御案上。

    崇祯二年的春季,黄河以北,很多地区的旱情还是没有得到缓解。

    特别是陕北地区,已经连续二年大旱了,眼看第三年的夏粮有时无望,在州县衙门胥吏税丁的催逼下,陕北的农民开始大量加入王嘉胤、高迎祥等人领导的农民造反大军。

    一时之间,去年就已经造反的那些大小股陕北起义军,声势大涨,像王嘉胤手下的农民军,已经达到十几万之众。

    就连那些不知名的小股造反军,也是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人,整个陕北到处都是造反民众。

    这样的造反规模,当地的官员再也掩盖不住了。

    而整个陕北农民的暴动,也正式拉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不同于陕北地区,处于太行山南麓的怀庆府地区,在春季的末尾时,终于下了一场救命的春雨。

    这场覆盖了黄河北岸少部分地区的春雨,下了二天一夜,大大缓解了太行山南麓以及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的旱情,给这些地区的农户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山阳镇的土地上,由于水利设施的齐备,两天的大雨不但没有对田地造成内涝,还趁着这个机会,为各处塘堰沟渠大小水库内续满了水。

    去年买下的那两万亩坡地,靠近山阳镇的地方,近万亩土地已经改造成了良田,一场春雨过后,田地间的庄稼,得到春雨的滋润后长势喜人。

    文启东整个春季都呆在山阳镇,主要的工作就是当老师,兼任校长。

    半年时间过去了,道医学堂的一百多名学生,基本已经适应了道医学堂的学习生活。

    道医学堂可不是单纯的学习医术的地方,学生除了每天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接受像军队一样的作息和训练。

    一百多名学生,经过半年的观察和测试,根据这些学生不同的天赋和爱好,文启东把这些学生分成三个班。

    一个班是专门学医的,这个班人数最少,只有五个学生,没办法,在一百多孩子中,能挑出五名有学医天赋的已经不错了。

    第二个班的学生人数也不多,只有十二个人,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内容偏重于军事和武事,和能学医的孩子一样,对军事感兴趣,还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占比也不高。

    人数最多的就是第三个班,这个班的孩子,不再学习医典,也不用学习军事,除了基本素质培训外,学习内容主要偏重于行政,平时学习的除了哪几门常规课程外,加上了文启东编撰的行政管理学课本。

    虽然做了这样的分班,但是这些学生,只在学习各自专业的时候是分开上课的,上那些都要学习的公共课时,还是要在一起上的。

    包括日常的作息和体能训练,也是每天按时按点,一起接受训练。

    一百多名十岁上下的孩子,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由初进学堂时的行事杂然无章,变成现在的次序井然沉静稳重。

    晨操时,文启东站在操场上的高台上,看着三人一排,队列齐整的在操场上晨练的学生,心中顿时升起一些成就感。

    文启东来到了这明时空后,大大小小也做过许多事,哪怕他做过的事中,有让天启皇帝多活了几个月这样的大事,也没有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此时,站在高台上的文启东,看着操场跑动的这些学生,内心不禁感慨:这才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真正的改变。

    当然,这些能改变世界的力量还很弱小,还处于隐蔽成长的阶段。

    不过,文启东不急,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搞这类种田养成游戏。

    说到种田,今年道观山谷内外的田地上,庄稼长的都不错,虽然自三月那场雨后,大半个月没有再下雨,可由于道观的田地中,水利设施建设的很好,不怕再出现干旱,夏粮的丰收已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同样是由于那一场雨,被雨水覆盖的地区农田中,多多少少也都长出了庄稼,看情形,要比去年大面积绝收要好了很多。

    但文启东知道,整个崇祯年间,干旱年景占了一大半,剩下的几年,不是内涝就是蝗灾。

    昨天下午,山谷内农田管事王老汉,来到山阳镇,向文启东说了自己的担忧。

    王老汉作为在黄河南岸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经历了太多的天灾,他见到文启东的第一句话就是:“观主,怕是要有蝗灾啊!”

    文启东听了王老汉的经验判断,再翻了翻关于飞蝗的资料,感觉王老汉所言不虚,十天之内,黄河中段这些下过雨的地区,真有可能形成飞蝗。

    对于飞蝗,古人通过观察和总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了大旱之后必有蝗灾的经验。

    古人不知飞蝗的成长过程,但已经知道了,飞蝗往往发源于河流、湖泊、滩涂之地。

    而黄河流域,正是滩涂众多之地,是飞蝗理想的产卵孵化之所,每当大旱之后,只要一场大雨,大量的飞蝗卵就会孵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形成蝗灾。

    到了明朝时,对于蝗灾,明人已经不是单纯坐以待毙,而是一边祭拜蝗神,一边采用火烧烟熏等方式,来杀死飞蝗,保护自己的庄稼。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页
随便看看: 明剑仙侠录男神和他的猫媚妃蛇舞:蛇王惹不得嫡女策之凤倾天下萌少寻爱:女人,再宠我一次夜先生和亦小姐非仙传之十界我的玄幻你不懂王婿全文免费直播悠闲修仙生活玄幻之史上第一婿冰山总裁的超级高手大佬穿成渣男(快穿)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盛世大宝鉴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都市全职战神趁宝藏同桌没曝光,忽悠她做老婆春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