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2章 国子监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柏君乐拿着这一粒小小的玻璃弹珠反复观看,只觉得这技艺神乎其神。想要把弹珠剖开看个究竟,却又舍不得这方小世界中的光影迷离。

    而这,却不过是蒋氏玻璃坊免费赠送的小玩意儿罢了。

    他见过蒋明溪,少女的明朗自信给他留下相当强烈的印象,却没办法把她跟能做出各种新奇东西的人联系起来。

    在印象中,沉迷在技艺中的工匠,都是严肃且饱经沧桑的。

    可蒋明溪却截然不同。

    那双杏眼,仿佛会说话一样灵动。

    想到这里,柏君乐倏然一惊,立刻收住了思路。

    自己这都是在胡思乱想写什么啊?他苦笑着点了点自己的额头,提醒自己。

    父母血仇未报,眼看着就要揭开幕后更大的黑布。他又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胡思乱想?

    时间过得很快,就要到了蒋氏玻璃坊开业的前几天。

    店铺的装修已经完成,只剩下一些收尾的事情。蒋明溪和肖氏站在二楼回廊处,望着眼前重新装饰一新的店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掌柜带着伙计们忙忙碌碌,将从作坊运来的商品挨个摆好。

    一楼所售的玻璃制品面向大众,从定价到款式都更具有实用性。纵然比日常陶瓷所制的略贵了些,但在京里的殷实人家,只要想买就买得起。

    更昂贵精美的商品都在二楼,有专门的展区,以及接待人员。

    限量款则设置在从厅堂出去的后花园里,如同艺术品一般,错落有致地陈列在花影之间。纯净度极高的玻璃,在这里只不过是作为展示商品的展柜而已。

    手里有了玻璃坊和作坊两个产业,为了方便结算,蒋明溪将玻璃坊作为零售进货方,作坊作为工厂,采取独立结算的模式。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一笔糊涂账的结果。作坊以批发价供应给玻璃坊,由玻璃坊根据供需关系自行定价,两者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蒋明溪想的不只是眼前的玻璃坊。

    如果证明这套模式能行得通,她想在大景朝商业繁荣的城市里都开设定玻璃坊。毕竟,作坊也不能只供给蒋氏玻璃坊,还有其他批发客户。

    与其让旁人赚了这份利润去,不如捏在自己手里。

    只是蒋明溪想的长远,事情也要一步一步做起。这头一件,还不是先把玻璃坊开起来,而是要等到晚上,先去一趟国子监。

    为了用当下的技术也能做出不伤眼的灯火,蒋明溪这个月除了忙碌玻璃坊开业的事,便是泡在空间的实验室里,进行反复验证。

    蔡政得了消息,从中午起便觉得坐立不安,一直盼着。

    除了何老大人带领的编撰人,国子监在晚饭前就会放学。结束教学任务后,略做收拾,蔡政能赶在天黑前到家。

    奈何这次的东西太过特殊,需要到晚间才能显露出效果。蔡政便留下来,让家人送了饭来,边吃边等。

    他去拜托了蒋明溪的事情,还没有透露给老师知道。

    毕竟,要做出不伤眼的明亮烛火,他不确定真能有这样的东西。老师醉心学术,他不想在不确定的时候去打扰。

    若是做不出,也不至于遗憾。

    天色渐黑,夕阳在天际隐去最后一丝金光,藏蓝色的天幕缓缓合拢。

    蔡政越发心不在焉,用筷子夹着瓷碟里炸得金黄的花生米,一粒一粒慢慢吃着。

    正等着,门子来报:“蔡先生,蒋家大姑娘来了。”

    在京里,姓蒋的姑娘家自然不少。但只要人们一提起“蒋家大姑娘”这个称呼,便知道是蒋氏玻璃坊的主人——蒋明溪。

    蔡政喜上眉梢,立刻放了筷子,脚步匆匆地迎出去。

    到了门口,见蒋明溪身姿如柳站在灯下,身边跟着一个贴身丫鬟。此外,还有好几名玻璃坊的伙计,在他们脚下,无一例外地都放着一个藤条柳筐。

    藤筐这个材质,轻巧结实,还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起到很好保护作用。蒋明溪比较了几种之后,一直用来做运输箱。

    “快请进。”

    蔡政一看,就知道应该是做出来了,否则不会有这等架势。当下便笑得合不拢嘴,在前面带路,把蒋明溪一行人往里面引。

    进了国子监的大门,入秋后的晚风吹得几株参天古树沙沙作响,有一种别样的幽静古意。

    温暖的烛火从两侧用油纸糊着的灯笼里透出来,将这一方天地映射得温暖舒适。

    行走在夜风里,蒋明溪放缓了脚步,仿佛回到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种别样的惬意。

    “蔡先生,烦请您带我们去教室。”

    “好咧。”蔡政应得极其愉快。

    和白日里不同,这会儿缺了郎朗读书声,教室里有一种空旷的寂静。

    “蔡先生,请稍候。”

    蒋明溪带着红桃,将藤筐打开,拆掉用来捆扎的稻草,露出一个个精美的玻璃灯罩。

    与常见的烛台或灯笼的形态不同,眼前的灯罩呈现出倒挂的莲台状。

    下方是一块加厚的圆形玻璃作为底座,圆心处是铜制的放置蜡烛的底托,用于承接烛泪及燃烧后的残渣。

    为了方便更换清洁,蒋明溪把底托做成了能活动的款式。每一个灯罩配了三个底托,在需要更换时取下使用过的,换上新的蜡烛即可。多一个,则是为了备用。

    底座往上,固定了一个圆柱状的玻璃罩,能防止因风吹过时,产生的烛光闪烁问题。同样的,圆柱玻璃罩也是可以取下的,方便更换里面的蜡烛。

    最精彩的部分,却是在莲花顶。

    蒋明溪在每一片莲花状的玻璃片后面加了水银,让它们可以作为镜子,进行光的漫反射作用。

    光线在传递过程中,只会衰减而不能增强。镜面可以聚焦烛火,产生增加亮度的假象。但因为蜡烛本身的亮度不够,却不能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在进行反复实验后,蒋明溪最终放弃了聚焦,选择了通过镜面的不断折射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漫反射光源,最大限度的削弱烛火不稳定的问题。

    莲花镜片错落有致的构建在玻璃灯罩上方,避开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在保证光源稳定的同时,如艺术品一般精致美丽。

    蔡政越看越喜欢,赞不绝口。

    “蔡先生,还有多余的蜡烛吗?”蒋明溪问。

    “有的。”蔡政连连点头,差人送了一箱蜡烛过来。

    每一个玻璃灯罩里,可以放置三根蜡烛。国子监的蜡烛质量极好,杂质少、燃烧稳定。

    玻璃坊的伙计先把灯罩挂在教室的梁柱之下,呈三行,每行两个。然后再搭着梯子,将蜡烛逐一放进玻璃灯罩内点燃。

    俗话说“高灯下亮”,当所有灯罩里都点燃了蜡烛,整间教室里灯火通明。虽不及白昼,但在灯下纤毫毕现,别说是写字,就是绣花也没问题。

    “太好了!”

    蔡政压不住心中激动,挥拳欢呼出声。若是他再年轻上十岁,一定能原地蹦起来。

    实在是太好了。

    他望着玻璃灯罩,情不自禁泪眼朦胧。

    蒋明溪没有打扰他。

    站在灯下,她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也许,上天让她穿越到这里,又给了她能进行科研实验的空间,正是要让她利用自己的所学,来帮助大景朝的人们,一步步走向更好的生活。

    半晌后,蔡政才察觉自己的失态,用衣袖胡乱抹了一把眼泪,语带哽咽,道:“蒋姑娘,还请稍候,我去请老师。”

    有了这样的好东西,老师的眼睛有救了!

    蔡政知道老师胸中的抱负,那是哪怕熬瞎了眼也要将这套大典编撰完成的决意。

    何老大人编书的地方,在国子监的后院里。他一家老小都在京里,但为了编书,他甚至吃住都在国子监,只有年节时才与家人团聚。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含饴弄孙固然是乐趣,但人活一辈子,总要给天下留下些什么。”

    蔡政去请他时,何老大人正埋首古籍中,查找一个典故。

    一见蔡政便吹胡子瞪眼,道:“来找我做什么,不去不去!”

    蔡政一通好说歹说都无用,最后没有法子,只得与伺候在老大人跟前的几名仆役使了眼色,几人连哄带架的,把何老大人请到了教室。

    一路上,老大人仍在不住嘟嘟囔囔,嫌蔡政耽搁了他的时间。手里还抓着那本书,得了空便要去瞅上两眼。

    一直到了教室外面,何老大人才揉了揉眼,疑惑地问:“我走错地方了?”说着,他环顾了一下周围,自言自语道:“没走错啊?”

    四周还是他熟悉的国子监,可眼前教室里的灯火,亮得不同寻常。

    除了在皇宫里,他还没见过在夜里有这么明亮的灯。

    “老师,您就快进去瞧瞧吧。”蔡政把他推着进了教室,道:“学生怎么会骗你呢?”

    何老大人站在教室门口,一阵目瞪口呆,半晌后才发出“哇”地一声,激动得手舞足蹈。

    他原本就是醉心学术的性情中人,在编书时更是不修边幅。

    这番看起来,更是快乐得像个孩子。

    待他冷静下来,才看见一旁站着的蒋明溪。老大人摸了一把被他自己剪得乱七八糟的胡子,笑眯眯问:“这是哪家姑娘啊,模样可真俊。”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随便看看: 皇妃为尊去死吧外挂符文之光从士兵突击开始崛起快穿之凝魂龙威虎震帝族誓约斗破之我有个强化挂神从亿万年后醒来摸金校尉之邪气凛然锦绣农女种田忙杨若晴骆风棠婚情告急:战少撩妻有一手宁初战西沉摘编热恋横炼武道美人的自我修养我的绝色冷艳老婆踏疆不正经的魔导师永生的我,熬死人不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