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31章 动摇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湘军大员们看过信,并未言语,似乎在等着曾国藩作决断。

    曾国藩也耻于启口,拐弯抹角地问黄冕:“听说刘松山投降中华帝国后,一直郁郁不得志。不知可有此事?”

    刘松山是湖南湘乡人,和曾国藩是纯老乡,原是老湘营统领王錱麾下的营官。王錱与曾国藩交恶,受到曾国藩的排挤,便带兵来到湖南南部,不时侵扰广西。

    杨烜东征福建、台湾前,先调集重兵,深入湖南南部,全歼王錱的老湘营。彼时,刘松山亦被革命军围困,顺势归降杨烜。

    因为这个缘故,刘松山也是第一个投降革命军的湘军营官。

    (从历史表现上看,刘松山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将才,曾追随左宗棠平定西捻、回变。他侄子刘锦棠,在历史上更为有名,是清朝第一任新疆巡抚,在西北立下了赫赫战功。)

    几年下来,刘松山已成长为革命军步兵师里的主力团长。军官到了团长这一级,军衔就能升到上校,再努把力,就能升作准将,跻身高级军官之列了。

    黄冕见曾国藩上路子了,微微一笑,说道:“没有什么不得志的。我也是不久前投降帝国的,现在已成为帝国六级文官。皇上有意让我主持帝国水利,就连前任江西巡抚文俊都作了江西咨议局的议员。

    “至于刘寿卿,一直在革命军中带兵,混得好得很呢。我与他见过一面,他现在是革命军陆军第四师第三团团长,算是主力团长。

    “前不久,寿卿随军进攻九帅吉字营,带领部下追击吉字营,攻克金牛镇以东要隘郑家堰。我听说,上面认为刘寿卿是将帅之才,有意提拔他为副师长。要是他不得志,还能干主力团长,还能主攻郑家堰吗?”

    这番话把曾国藩说得脸面无光。曾国藩之前与王錱本来亦师亦友,后来反目成仇。连带着,曾国藩对刘松山也不甚待见,百般排挤老湘营。

    没想到,人家归顺了革命军,反而混得更好了。今后若有机会见面,曾国藩真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一旁的唐训方犹豫片刻,问道:“黄老夫子,团长在革命军里,统领多少人?是个多大的官?”

    唐训方是湖南常宁人,也是曾国藩的亲信。当年,曾国藩在湖南衡州创建湘军水师,委任唐训方为水师营官。但他自知不是水师之才,不久就改统陆师。

    唐训方也是个快意豪爽之人,张扬跋扈,不知禁忌,不像曾国藩那样瞻前顾后。(历史上,唐训方曾任湖北巡抚、安徽巡抚,但因为执政太严,做官雷厉风行而不知通融,与同僚满人多有不和,不久即被满人参倒。)

    曾国藩深知唐训方的为人,知道他决不会投降革命军。不过,唐训方发出此等疑问,固然坦率真诚,却颇为不合时宜。

    黄冕已经看出来,湘军内部分歧很大。他正要回答,却被曾国荃抢了个先,只听他说道:

    “革命军里也有营,一营人数与湘军类似,约有五百人。只不过,湘军在战兵之外,另有三分之一的军夫。革命军则没有军夫,全靠老百姓支援前线。

    “陆军方面,一团一般有三个主力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加上侦察连、工兵连等直属分队,大概有三干人。”

    曾国藩瞪了曾国荃一眼,对他颇为痛心。看九弟的样子,他不仅不以投降为耻,反而有些沾沾自喜,为捷足先登而荣幸。

    曾国荃见哥哥这样,也就不再说话了。

    黄冕接着说:“至于官职大小嘛,可以这样比喻。一个师的防区大概覆盖一个省,一个团的防区大概包括几个府。刘寿卿这个团长,大概相当于清朝的道台。

    “中华帝国与清国不同,并不歧视武官。因帝国不断扩张,连年对外用兵,武官的地位很高,很多情况下高于文官。遇有战事,文官常要听武官的调遣。”

    杨载福一直默然不语,冷眼旁观。他在武穴水战中受伤,一个小腿被革命军燃烧弹烧伤。革命军的强大武力深深地震撼了杨载福,中国帝国为百姓谋福利的主张也令杨载福心向往之。

    在他眼里,黄冕虽已六十二岁,却神采奕奕,像是五十出头。曾国藩虽才四十六岁,却神情委顿,垂垂老矣,像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头。

    两相比较,似乎预示着中华帝国的崛起、满清的没落。国家的灭亡,往往牵动着亿万人的命运。对于湘军来说,如果曾国藩执迷不悟,一味顽抗到底,数万官兵都将成为他的陪葬品。

    他与同僚彭玉麟同为湘军水师统帅,同样律己甚严,关心百姓福祉,关爱黎民苍生,很受曾国藩的倚重。

    久不言语的杨载福,忍不住问黄冕道:“老前辈,老百姓到前线支援革命军,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若是自愿的,动机在哪里?”

    黄冕答道:“百姓踊跃支援前线,完全是自愿的。帝国每占领一地,就在占领区内平分地主土地给农民,地主则获得工厂股份等有价证券,以资补偿。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工厂股东,甚至成为中小企业主。

    “农民无偿获得土地,没过两年就实现了温饱,对帝国感恩戴德。另外,帝国对于参与拥军支前的百姓亦有税收、用工、参军、上学等方面的优待,故百姓支前十分踊跃。”

    杨载福对复兴会深感兴趣,可当着曾氏兄弟的面,他也不好表现得过于热忱。

    倒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年轻有为,思想活跃,问黄冕道:

    “老前辈,我国地主虽然多为知识分子,却并未接触过工厂企业,更不懂经营之道。帝国剥夺地主土地,却让地主经营企业,这能奏效吗?”

    黄冕环顾中军帐,发现诸位湘军大员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自己。他不禁感到一丝好笑,自己此番前来湘军大营,是为了劝降湘军的。

    看大家的意思,似乎已有投降之意,却迟迟进入不了正题。大家避而不谈投降条件,却对帝国深感好奇。

    黄冕对道:“地主亦分配一部分土地,人均占用土地略高于普通农民。土地一经分配,禁止买卖,所有权在村集体,不在国家,亦不在个人。

    “地主被没收大部分的土地、房产,以此折算成有价证券,作为地主投身工商业的资本。我国地主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和视野。只要引导得当,办理工商业并不存在太大困难。

    “与满清重农抑商不同,帝国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企业主、商人在帝国治下地位很高。他们不仅名利双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大量农民就业成为工人,真正是功在当代,利在干秋。

    “譬如我胸口这支自来水笔,产自杭州自来水笔厂。这个工厂由杭州商人胡雪岩筹建,浙江省委参股,股东大多是杭州士绅地主

    “所用机器、技术都来自广州怡和集团,工人多聘用当地农民。自来水笔厂虽才成立一年,却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给股东们带来了初步的收益。

    “这种笔方便携带,易于书写,对于文化传播意义重大,大家都是读书人,想必能够预见到这一点。

    “在满清治下,不管是做官也好,还是经商也好,人们有了钱只会购买更多的土地,只会压榨更多的农民。在中华帝国,大家挤破头也要投资工商企业,普通人家有点闲钱也会购买公司股票。

    “中华帝国不只会喊口号,也会脚踏实地兴办实业,取洋人之长,补中国之短。帝国不只会没收地主土地,也会给地主以活路,引导地主投身工商业,为复兴中华点燃希望。”

    在座的湘军大员,颇受震动。他们对帝国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由此不难看出,大家已无战心,都盼着曾国藩下令投降。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随便看看: 崩坏的世界婚情末路:厉总别纠缠我是丞相三国之绝对指令篮球,人生头牌按摩师我的师姐你惹不起布桐厉景琛当皇后成豪门太太全文免费阅读无限从祖安开始陛下,我们不约无上帝王之大抽奖系统美漫里的幽灵特工死对头破产后我们结婚了灌篮之仙道秦悠悠苏默今天又是无聊的一天穿越西游后,大佬们都宠我我真不是盗墓贼农门婆婆的诰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