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1章 逐渐悟道的清风(第1/3页)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清风似乎想懂了些什么,有些激动地说道:“小颜啊!你说我们是不是走偏了路子?”

    他这话问得突兀,让我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见我有些茫然,便解释道:“我是说仅凭个人修炼,是不能与道同行的,反而会偏离道而去!我们只关心自身修炼,而不像老子所说的那样,“以身为天下,可以托天下”,那就自然偏离了道了嘛!我想,这就是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也终不能成仙成圣的原因!”

    他这么一说,也激起了我的同感。不是我反对修炼,以我现实世界里现代大学生的观念而言,想修炼成仙,的确是子虚乌有的事!至于各种神仙,不过大家想象出来的精神寄托或崇拜对象而已!所以,其中绝大多数也都是历史上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被神化而成的。比如,太上老君老子、南华帝君庄子、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兵圣孙武、亚圣吴起、兵仙韩信等等。这些人物,何曾有过他们如何修道的传说?

    但对此我只能让他自己去想,我才不想背个离经叛道之徒的罪名。我只得说道:“老师!这个我真的不晓得!”

    他略带疑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摇摇头说道:“算了!还是先尽可能弄清楚《道德经》再说!你继续讲!”

    他有心听,我当然就不妨说给他听。话说来,了解清楚这个又没啥不好的。反过来,我自己也忽然觉得我挺有价值起来,不再是一个一文不值只能摆烂打游戏的人了!如果我回到现实世界,还能记得这些,我绝不会再为挣不到钱而痛苦萎靡,而是要以传播真理为己任!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豪!

    于是,我接着讲下面的章节: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徽。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味,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冢,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

    此章老子进一步说明如何才能去真正掌握“道”之精髓。这算一种思维方式,也说了一个几千年后的学术原则:模糊论!比如模糊数学,再比如物理也逐渐归于看整体效果的概率方面去了。科学最终符合于哲学,可以认为哲学就是总括的科学概念。为啥不能用科学去推翻哲学?原因就是哲学说的是科学的最终道理。那是没办法掰的!当然,要防伪哲学,其特点是取其偏激一面而赋之以道,却并不从自然本质出发而以偏概全。如儒学,执其君臣之礼而赋以“长幼有序”来打造社会秩序,这东西害惨中华!它还不晓得吃东西都要先喂饱娃娃再说呢!这点儿连其它动物都如此做的!

    言归正题,老子此处所述拿后世陶渊明的一句话可以神似地说明,那就是“读书不求甚解”!要把握“道”的主旨核心,不能按图索骥!当然,这是老子交待的心得,以防死脑筋者非在浩如烟海的“道”的表现中迷失。因为,执其一端而不得要领者,恐去“道”远矣!

    首先,老子承接前面对“道”的本质“无”的角度说,“视而不见,谓之夷”,也就是说,你要去看见“道”是不可能的,是“视而不见的”!这是很朦胧的!“希夷”也作“依希”指昏暗隐约状不可细察。“听而不闻,谓之希”说的是听别人说“道”的事,未必就真的懂“道”了,还是不甚了了罢了!(“希”肯定有疏而不足之意。因为“稀”指禾苗稀疏,源自本字“希”。)“抟而不得,名曰徽”字面上讲然是抓也抓不到,这就是隐约消泯的状况。插点废话,徽本指紫徽星,闪烁不定不可捉摸。紫徽星被中国古代天相迷信谓之为“帝星”,可见其难得一见。不过最可悲的是宋徽宗,以帝星而自称,真还不可捉摸了事!

    “此三旨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就说“道”是混通的,不是那么专注于某方面就可以得之的。因为“道”是这些的结合体,混然为一,不可偏执,也不可细究!

    我们也不能迷信老子,因为他也不可能说清楚“道”究竟是咋回事。可以理解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因道而生又循道发展,有“总的道(大道)”也有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老子想强调的是要依“总的道”来行各方面各自的“道”。就统治而言,不能为统治而统治,要根据“大道”而出发行“统治之道”(这就是他的“自然之道”)。因此,他提出统治者要尽可能去理解“大道”!这章说的就是理解大道该注意的方式;不偏执地去强制弄清所有细枝末节,而应整体把握。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说的是“道”的上面不清楚(皦,光明清晰的样子)是啥回事,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昧),即使用再多标准去衡量它(绳绳兮)也不可说清何以为“道”,反而又觉得它不是具体的东西了。此一方面强调“道”的高深不可达诂,潜在地又说了对道必须把握主旨潜心而悟,从而达到融汇贯通。所以道家选传人极重悟性,走的是“英才教育”一途。虽然战国至汉初道家是三大显学之首,其实得其真传者不多。

    很显然,老子讲究明其理而又避免两种情况:一,把握概要,注重笼统综合理解,不穷其理。从某种角度看,要穷究尽“道”理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即使穷其理了,又会反其理。假如人类把自然界所有原理都掌握得很到位并运用得很好了,最终结果还是回归自然,因为终于发现其实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所以,老子的局限性或许正成就了他的高明之处。故老子也挺讲究不要自满。至少从这点上可看出他没自满到自认为彻底搞清楚“道”了。他也仅是表达下自己的认识:要综合地去领悟道,捕捉道的痕迹而已。第二点,可看出老子反对“绳绳以规”地去研究“道”。他提倡悟道,但反对刻板地把“道”按框架模式去“学”,而是要融汇贯通地去悟道的真谛。不得不佩服老子这种宏观把控能力!其实此章老子就是要向“准圣人”的统治者灌输这种以模糊去掌控全局核心的理念。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冢,是谓惚恍。”这句则总结性地说我们去感悟道的时候往往觉得道啊就处于那种“没有具体状貌,什么都是空的,而又恍恍惚惚可捉摸其运行的痕迹”的状况。当然,老子说这是介绍“道”的隐约性,而非悟道时的精神状态。有些人把这当成修炼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去了,反而“走火入魔”地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的。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指的是“道”不可尽窥全貌,只能悟其所在。所谓得道,并非真正掌握了“道”的所有道理,而是贴近于“道”的运行方式地去看待万物与行事。这才是老子所提倡的,也就是他所说的“德行”!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页
随便看看: 天才毒妃:魔君别乱来神医之旅叶一念厉琛氿辰傲剑战神亿万枭宠:小甜心,别惹火从巨蟒开始进化入赘豪门天才双宝:爹地请自重顾娉婷厉斯年不会真有人觉得当训练家难吧一胎三宝总裁爹地超给力道元纪穿书末世文:我成了小白花前女主人在型月,死徒开局未来魔尊被我虐成恋爱脑篮坛王者婚不逢时:秦总,请签字!林柚秦之闲苏墨许文珊沙雕一身反骨,最爱给人添堵真千金一身反骨,全家跪地唱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