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辑 探索与跋涉(第1/10页)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严复翻译《天演论》

    严复,字几道,福建人。少年时期,他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教育,后来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廷保送到英国去学习兵船驾驶,可严复在英国开始醉心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阅读了孟德斯鸠、达尔文、斯宾塞等大思想家的著作。

    严复回国以后,先后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接着又发生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亡国的危机迫在眉睫。于是,他开始撰写政论鼓吹变法维新,还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近代理论著作。其中,他在戊戌变法前后翻译出版的《天演论》一书影响最大。

    《天演论》的原名叫《进化学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论文集。严复选择了其中的前两篇,简称为《天演论》,意思就是进化论。从此,进化论引进了中国,震动了古老的神州大地。

    严复的《天演论》并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而是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的。他通过序言和大量的按语来阐发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把原书的理论改造成中国人可以用来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学说。他说:“欧洲国家之所以胆敢侵略中国,就是因为他们能不断自强。美洲、澳洲的土著居民之所以一天天衰落,就是因为他们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因此,他奉劝国人不要以天朝大国自居了,而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侵略中国的正是“优者”,被侵略的清廷正是“劣者”。在国际生存竞争中,如今的清廷正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这些真知灼见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

    ●辛亥年武昌起义

    失败换来了沉痛的教训,总结出经验。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1911年(农历辛亥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推举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预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后因故改期于10月9日。同时派人到上海请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谭人凤、宋教仁来鄂主持大计。9日上午8时,孙武等在位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的共进会机关总部试制炸弹,因失慎爆炸,孙武受伤被送往医院,文件全被俄国巡捕搜走,机关暴露。

    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12时起义。但因命令未能及时送到,起义没有实现。湖广总督瑞激下令搜捕党人,武昌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30余人或被捕,或被杀害,蒋翊武乘混乱之机逃离武昌。10月10日,瑞澂继续按所获名册搜捕党人,武昌形势异常紧张。在此危难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认为“与其束手就摘,不如奋起反击”。当晚7时过后,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熊秉坤领导该营首先打响了第一枪,他率领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一场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由此爆发。

    熊秉坤的枪声带动了其他部队的革命士兵,他们一应而起,推举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的部分炮兵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缺乏协调指挥能力,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时后,起义军经过部署调整,再一次发起攻击,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火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徵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多次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逃至刘家庙,整个武昌城旋即掌控在起义军的手里。此后,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他们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在武昌起义胜利的鼓舞下,湖北各县先后为革命党人攻占,成立了革命政权,至11月底,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14个省区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清朝,建立了军政府。

    武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也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它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乘船回到上海,黄兴、胡汉民、宋教仁、汪精卫等人前往码头迎接。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在南京召开,独立的17省有45名代表出席会议,筹组中央临时政府,孙中山以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国旗,并建立了由黄兴、王宠惠和蔡元培分别任陆军、外交和教育总长,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次长也均为同盟会重要骨干的中央政府机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青年》上海创刊

    《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为月刊,是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刊物。

    《新青年》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战斗旗帜,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阶段,它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转变,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组织的机关报和党中央早期的机关理论刊物,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上有过一定的成就。《新青年》比较全面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道德,阐明了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新青年》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五四”爱国运动以后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注入了崭新的内容。

    ●新文化革命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大力推行“复古”“尊孔”等思想,麻醉人民,防止人民反抗。北洋军阀还把“孔教”定为国教,在许多地方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复古倒退思想泛滥。

    以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积极宣扬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落后,与封建复古思想展开激烈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革命运动。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页
随便看看: 婚姻时差来自异世界的诺诺我在电子厂的香艳生活绝品男技师重回地球做奶爸绝世王爷特工妃强者总被针对万历二十二书中自有糖果屋从阎魔刀开始鉴宝黄金瞳我的生活系游戏斗罗之光剑斗罗精灵:太穷了,所以才不当训练家踹掉绿茶夫郎,全皇朝为我拼夕夕砍一刀重生,站在时代的风口国运擂台,只有我认识历代名将柯学世界的我每天都想躺平奥术皇帝七零军婚:随军后她风靡家属院